进一球,赢一场,常州这脚射门的后劲有多大? - 睡前聊一会儿
发布时间:2025-09-16
本文转自:人民日报中央厨房-思聊工作室
戴林峰
睡前聊一会儿,梦中有世界。听众朋友,你好。
首球!首胜!苏超的第九十九天,常州队打破持续八轮联赛零进球纪录。直播评论区秒变大型“道歉”现场:“以前笑十三妹踢得菜,现在为十三妹哭得凶,这脸打得心服口服”。为啥这粒破荒之球后劲如此之大?有网友归因于“草根”情节:普通人的逆袭最戳人心,无数咬牙坚持的人“再撑撑就能看到希望”。今晚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。
八战皆墨、积分垫底、净负18球,这支“笔画保卫战”的常败之师,从未因绝望而失去希望:面对擦肩而过的进球机会,常州队主教练樊毅在瓢泼大雨中抱憾跪地,看台球迷摇旗高喊“继续战斗”;遭遇进球无效的惋惜时刻,有网友在“常州发布”推文下留言“那一球应该是有效的”,字里行间流露着心中的意难平,收到的回复却掷地有声:“遵守规则,尊重规则,下一场继续拼”;更有刚拼完高考就来拼“苏超”的19岁球员苏桥桥带伤作战,赤脚谢场时不忘加油打气,“要给我们常州争口气”……
球员拼尽全力,球迷不离不弃,在屡败屡战中苦苦努力、苦苦支撑、苦苦等待,哪怕主场0:4落后的至暗时刻,看台也从不冷清,助威呐喊声依然嘹亮。越过山丘,始终守候,球迷那句“赢也爱你,输也爱你,不拼不爱你”的呐喊振聋发聩,这份淳朴的支持早已超越胜负,更为首胜当晚主队看台上“越困难,越团结” 的巨幅标语写下生动注脚。
输球不输人,常州队并非有希望才选择坚持,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了希望!这粒破荒首球,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,而是源于坚持终有回报的信仰。
常州队首胜之夜,现场四万球迷齐声歌唱:“灿烂星空,谁是真的英雄,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……”有人掩面而泣,有人忘情号啕——这滚烫的热泪,何尝不是为自己而流?不被看好的坚持,负重前行的坚强,在此刻有了具象化的投射。常州队,这支“十三太保”中最“老迈”的一支,也是职业化程度最低的一支。球员来自各行各业,没有职业联赛的星光璀璨,只有下班转场后的接续努力。
7号球员王海宁是银行从业者,习惯了在西服与球衣之间“变装”的他打趣说:“见客户要分析需求,球场上要判断传球路线,这都是决策的艺术” ;9号球员郭文涛是建筑公司资料员,零容错的工作属性塑造了多观察一秒才出球的稳健球风,他的口头禅是:“工地和球场,都得守好最后一道防线”……工作是为了生活,踢球是为了热爱,人生的AB面照见了平凡却不甘平庸的你我。
毋庸讳言,五花八门的非职业身份,注定了这支球队遭遇劲旅时的艰难。98天不进球的日子里,跌倒后咬牙爬起,失利后挥泪再战,遭遇困顿时的那份倔强,让许多人看到了生活中“暂时落后”的自己:职场瓶颈期的挣扎、高四复读时的孤独、毕业找工作的受挫、创业路上举步维艰……纵然人生庸常,依然努力奔跑。
凭平常之躯,破非常之境,常州队的这粒破荒之球,让徘徊于低谷期的人们看到了坚持的力量。如解说员贺炜的那句经典:“人生当中成功只是一时的,失败却是主旋律,但是如何面对失败,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。有的人会被失败击垮,有的人能够不断地爬起来继续向前。”
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却值得我们像常州队那样继续拼、继续跑,为不知何时到来的进球,为比分定格前的最后一秒,这是绿茵赛场,也是平凡生活。
读到这里,也许我们更能明白这粒破荒球的后劲为何这么大?因为——
一粒破荒球,彰显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坚韧。
一支草根队,见证平凡人的非凡梦想变成现实。
一场翻身仗,致敬输过败过但不曾怕过的普通人。
这正是:
不抛弃,不放弃,热爱可抵万难。
进一球,赢一场,生活亦如苏超。
大家晚安。
(文 | 戴林峰)